close

2005年,龍應台發表了一篇請問雅典在哪裡?”的文章,評論了台灣人令人憂心的國際觀。

 

當時我看了,震動不大,僅止於嗯,我知道了這樣的程度。

後來在Ethical, Social and Legal Environment of Business寫關於台灣媒體亂象的期末報告時,又把文章拿出來看了一次。

這一次,覺得感受很深很深。

 

在美國生活兩年,我覺得台灣同學最辛苦的,

不是語言上的隔閡問題,

是在文化,以致於話題上的差異。

 

我們對於國際政治情勢的概念十分薄弱,

也不懂各項國際情勢與我們生活之間的關聯是什麼,

好比說,去年十月底的油價大漲,

多數人不知道與土耳其出兵伊拉克有關,

更別說土耳其為什麼要出兵伊拉克,

還有美國為何強烈勸阻土耳其出兵等等。

台灣在國際地位的薄弱,讓我們在國際舞台上總是缺席,

漸漸的,我們也習慣了這種安安靜靜把自己生活過好的角色。

只是,我們的生活也不大好,

媒體與政治的亂象,

讓多數的人民下意識的覺得政治是種骯髒的工具,

甚至連出國在外究竟應該表明自己是來自 “Taiwan” 還是 “ROC” 都感到一陣尷尬。

 

這樣的情緒,總讓我們在同學間討論各國政經型態時,表現出一種默默。

 

身在國外,才深深感知道自己國家的被打壓,

在充滿各國國旗的場合,總是找不到熟悉的青天白日滿地紅,

一年一度的舊金山中華民國國慶升旗典禮,

來的都是只認中華民國,不認台灣的廣東伯伯。

國旗很虛弱的升了起來,我的心中總是相當複雜。

 

我並不是個政治狂熱的人,

也沒有很明確的政黨立場,

只是想在這個世界找到一種關於 國家的安全與認同感。

台灣也好,中華民國也好,它們對我來說都只是個名子,

它們的本質,是我心中的那片歸屬。

 

畢業那天,

我、Nelly、跟Arthur都戴上了我們國旗的Sash

(雖然一整天都不免擔心會有態度激進的人把Sash扯下來)

無關乎示威,只是想告訴自己以及家人,

不管我再喜歡再不喜歡,

台灣,是我心中的一部分,

是成就我的一片土地,

那裡的天氣很黏,

那裡的交通很討厭,

是那裡有你們,

那裡有我們。

 

我一直都不是熱衷奧運的人,

但是今年奧運,我看的很開心。

由於地點的特殊,一向對國人沒有太大感覺的奧運,成了舉國最重要的大事。

光怪陸離的社會新聞少了,除了少數有心的人拿奧運來作秀讓人不齒之外,

全國內外總膨脹著一股上下一心的態度。

我相信選手們一定在感受到這種支持後更加努力,創下了今年奧運的好成績。

 

如果現在大家都還在San Francisco

我們一定會每天都守在665小屋,

吃著火鍋,喝著啤酒,為各場賽事的中華隊加油,

邊聽Arthur的冷笑話,邊打電話叫剛下班的William快一點,

看著Ted在地上打滾,然後我會抱著阿鳩鳩一直捏她的臉,

並且跟Nelly一起問一堆門外漢的爛問題…。

 

 

 

2008810號,紐約帝國大廈北面,點亮了代表台灣的顏色。

那天的中荷之戰,大陸同胞嚷著不同的口音跟著台灣人幫中華隊一起加油。

 

 

 

我們用一種細微的聲音,向世界喊著, “Hey! We are here. This is TAIWAN.”

 

 

DSC0507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eiinclou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